“因势利导,主动求变;华文千载,树人百年” 侨中百年建校学术研讨会首场大会发言圆满举行

菲律滨侨中学院
2024-05-09

1715218770304.png

菲律滨侨中学院讯:2024年5月6日,我院百年华诞“新时代华文教育的新契机”学术研讨会在侨中学院大学部如期召开。侨中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校董会副董事长李丽芬校友、校友会理事长施梓云校友、菲华商联总会名誉理事长庄前进校友、副董事长梁淑美校友、施伟廉校友、黄培英校友、校友会副理事长陈祖从校友、吕培松校友、黄经文校友,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戴汝潜教授、闽南师范大学周军教授、华教中心黄端铭主席、菲律滨华文学校联合会常务理事李淑慧校长、陈惠玲校长、黄思华校长、林文诚校长、安徽滁州市宝山学校孙林主任、武汉新思达国际英语学校馀杨昕老师、我校黄琬蓉校长、总校蔡艺术副校长、分校蔡美美副校长、侨中校友会诸位理事、菲律滨华教中心诸位副主席及主任、各华校校长、主任以及华语老师们逾百人参会,共同研讨。首场大会发言由我院总校副校长蔡艺术博士主持。

菲律滨华教中心黄端铭主席在题为《新时代华文教育应及时转型》的学术论文上主张菲律滨华文教育需要“因势利导,主动求变”,并提出以下指导思想: 

1、菲律滨华文教育不是中国中文教育在海外的延伸,而是有著百年历史、植根于华人华侨居住国的当地华文教育。

2、人类已经迈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必须以新思维看待菲律滨华文教育,以新模式开展菲律滨华文教育,才能使得菲律滨华文教育立于不败之地,永葆活力。 

3、菲律滨华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高屋建瓴,通盘考虑,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 

他强调,华文教育必须确立新时代的定位:华文教育是华侨华人的留根工程,是华侨华人居住国国家建设的宝贵资产,是华侨华人维繫与祖(籍)国关係的重要纽带,是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平台。

他指出,菲律滨华文教育要适应新时代,应该走以下发展道路:

1、基于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跨文化人才的迫切需求,菲律滨华文教育要从保留民族语言、传承民族文化的单一功能向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不同文明的交融并举的複合功能转型。

2、“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对接各国的国家建设,各种职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菲律滨华文教育要引进职业教育,从原来的“语言文化教育”向“语言文化教育+职业教育”转型。 

3、智慧化是人类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菲律滨华文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打造智慧型华校,向智慧型华文教育转型。

4、菲律滨华文教育长期以来被作为公益事业看待,市场竞争机制薄弱,质量难以保证,随意性较为严重。菲律滨华文教育要加强质量管控意识,向正规化、标准化、专业化转型。

他殷盼,过去一百年,历代华教人不屈不挠,踔厉奋发,实事求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现在,摆在这一代华教人面前的是一份新的时代答卷,应该准确分辨当今时代的强音,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把握当今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再次把华校融入世界发展的进程,开创华教辉煌的未来,书写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戴汝潜教授发表了题为《“听说读写”+“悟”》的学术主张,分享了他对汉字文化的专业见解。

他从孔夫子“世界大同”思想、近千年前“没有木本植物的草字头,也没有草本植物的木字边”“分类”式的汉字创造和康乾盛世背后的“文化认同”等方面例证,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更是悠久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传承,传输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

他指出,汉字是祖先为记录思维、过程和结果等用“以形释义”创造的象形文字,和西方“谐音对应”文化存在质的不同,并对一线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以形释义”的象形文字,字相同但音不同,意义则就不同,应适合孩子的实际,对声母和韵母进行学习。

2、对于“以形释义”的象形文字,应採取“相互联繫”的教学方式,例如:“亡”字可以解说为人躺在坑里,意为“死亡”;“忙”字解说为“心竖立在死亡的边缘”,意为“忙”;“盲”字意为眼睛死亡,意为“眼睛看不见”,等等还可以联繫学习“芒、荒、慌、谎”等。强调“以形释义”,而不是直接以学习拼音开始。

戴汝潜教授围绕“华文千载,树人百年”主旨思想,论证讲述了中华文化、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对华人教师汉字教学提出质的建议,对华文教育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两位华教专家发言后,校董会、校友会及校领导为他们颁发感谢状及纪念品。

黄端铭主席和戴汝潜教授的精彩发言在整个大会上扮演著引领的角色,为接下来的华语教学和华校的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他们的言论深刻而富有洞见,为与会的教师们带来了启发与思索。与会者从这些演讲中获益匪浅,汲取了丰富的华语教学方法和宝贵的教育力量,相信这将有助于推动本国华文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